水稻常见病害有稻瘟病、亚麻斑病、细菌性褐斑病、红疫病、白叶枯病、条斑病等。其中稻瘟病主要有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籽粒瘟、防治需要选择抗病品种,科学施肥管理,然后增施磷、钾肥,提高抗病能力。细菌性枯萎病表现为脱水、打滚、青枯病。发病初期,用植唑、氯溴异氰尿酸喷雾防治。
水稻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
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。目前,我国水稻产量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。当前水稻品种的产量非常高。那么水稻常见病害有哪些呢?
:
稻瘟病
这种病发生的时间不同,症状也不同。主要包括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籽粒瘟等。苗瘟呈黄棕色并死亡,叶瘟可呈黄色晕或深绿色椭圆形病斑,叶片两侧有棕色霉层。节瘟会产生褐色小斑点,使整个节变黑、坏死,且易折断。颈部爆炸会使耳颈变成棕色,导致其变白。而出现的灰白色病斑就是谷瘟病。
防治方法:选择抗病品种,进行科学施肥管理,然后增施磷、钾,提高水稻抗病能力。合理密植可以提高水稻的透气性。发病后可用稻瘟灵、硫磺三环唑等药物防治。每7-10天喷一次,效果非常明显。
:
胡麻斑病
水稻亚麻斑病首先表现为叶子上的小棕色斑点,然后扩大为棕色至深棕色椭圆形病斑,类似芝麻。中心呈黄色或灰白色,边缘呈棕色,周围有黄色光晕。两端钝圆,但没有沿叶缘延伸的坏死线。
叶子上的病斑常常合并成大的不规则斑点。单一品种可产生方形病斑,最初呈灰绿色斑块,后来变成黄棕色。每片叶子表面都有几个均匀分布的斑点,这些斑点会导致叶子死亡。
:
细菌性褐斑病
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危害极大。若叶、叶鞘、茎、节、穗、枝及籽粒叶初受侵染,会出现褐色小水浸斑。后来扩展成纺锤形不规则棕色条纹,边缘有黄色光环,中心灰棕色。病斑常合并成大条状,造成叶片局部坏死,无细菌脓液。
叶鞘的损坏主要发生在幼穗被拔出之前的边缘。病斑呈红棕色、短条纹,然后融合成水浸状、不规则大斑。随后,组织坏死。轻轻剥去叶鞘,出现深褐色条纹斑点。
而且旗叶病严重时,耳朵无法拔出,显微镜检查可见切口处溢出大量细菌脓液。轻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,重者则绝收。
:
赤枯病
病株矮化,老叶变黄,心叶变窄而直,茎细,茎细,分蘖少而小。初期上部呈深绿色或深绿色,茎上老叶尖端出现褐色小斑点或边缘不清晰的短条纹,后发展为大小不规则的锈斑。
此后,斑点逐渐增多、变密、扩大。大部分叶子从叶尖到基部逐渐变成赤褐色,并向上蔓延到内叶和下叶。严重时,植物只有少数叶子保持绿色,像着火一样,叶鞘也有与叶子相似的症状,产生小赤褐色到肮脏的棕色斑点,最终会死亡。
:
白叶枯病
苗期、分蘖期,易感染病害。当叶子被感染时,会出现失绿和黄斑。干燥后会形成黄色凝胶小颗粒,很容易脱落。分蘖期开始出现死芯苗,出现失水、卷曲、枯萎的现象,病茎上还会有黄白色的细菌脓液溢出。
防治方法:加强肥水管理,施足底肥、腐熟土、磷、钾,用浸果灵或强氯精浸种,用强氯精洗后定期催芽播种。发病初期应用叶吡唑、氯溴异氰尿酸喷雾防治有良好效果。
:
条斑病
该病害主要影响叶片。最初表现为深绿色的水浸状半透明小斑点,很快扩展成叶脉之间的黄棕色细线或短点状条纹。病斑两端呈浸润性绿色。
病灶还常出现露水状的黄色细菌脓液,干后成黄色凝胶状小颗粒,不易脱落。病重时叶片枯萎,病重时叶片卷曲,田间呈黄白色,导致植株过早死亡或不抽头。
防治方法:加强病虫害防治,选用抗病品种,科学管理水分,施用腐熟农家肥,提高植物抗病能力。播种前可用85%三氯异氰尿酸湿粉300-500倍浸种。发病后可使用氯溴异氰尿酸。用中生菌兑水喷雾防治,防治效果非常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