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白粉病可在6月中下旬发生,7月中下旬为高峰,持续至9月至10月。使用农药防治葡萄病虫害时,应注意农药混用和交叉施用,防止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,从而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。并采取综合农业技术措施,达到最佳防治效果,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。白粉病的分布比较普遍。它主要发生在叶子的背面。最初表现为白色霉菌状小斑点,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斑点。最后,斑点连成一片,蔓延至整片叶子,仿佛覆盖了一层白色粉状物质。
这些是分生孢子,稍后白色粉末上会出现黑色斑点。分生孢子可以传播,然后发芽并侵入,因此白粉病具有传染性。
受白粉病严重影响的葡萄叶子会变黄、皱缩并过早脱落。染病果实呈灰白色粉末,呈黑褐色,幼果开裂。
当植物在潮湿、多雨或积水的田地中生长茂密时,容易发生这种情况。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,植物往往生长不良,抗病能力弱,病原孢子也能侵染植物。特别是干湿条件交替,更有利于白粉病的扩大和病情的严重。
葡萄白粉病可在6月中下旬发生,7月中下旬为高峰,持续至9月至10月。
:
防治葡萄白粉病,主要是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。
一是加强园林保洁工作,如清理落叶、枯枝、死果等,并集中销毁。
二要加强管理,合理安排肥水,防止内涝。摘叶和卷须,剪除次生枝等,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,并提供通风透光。
三是选药要合理。葡萄属于浆果类,果实一旦受损,损失可能难以弥补,因此在防治葡萄病虫害时,一定要注重预防。
一要重视休眠期和发芽前的防治工作。喷洒灭除剂,消灭越冬病源,明年初减少病虫源,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关键。
葡萄园常用的根除剂是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0.3%五氯酸钠。苗前喷洒农药对于预防生长季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。
二要合理使用农药,科学使用农药,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到最低限度。
葡萄属于浆果果树,果实从开花到成熟的生长期较短。因此,严禁使用剧毒、高残留农药。
防治葡萄白粉病等真菌病害常用的杀菌剂有杀稻瘟菌素、春雷霉素、多霉素、井冈霉素,农用抗生素杀菌剂如农抗120,硫悬浮剂如多硫磺等。硫酸铜、波尔多液等矿源农药。
那么,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,可选择甲基托布津、嘧菌酯、氟硅唑、三唑酮、硝苯氧菌酯、丙环唑、乙康唑、戊唑醇、戊唑醇、苯丙唑醇等单剂或复方制剂交替使用。
总之,使用农药防治葡萄病虫害时,应注意农药混用和交叉施用,防止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,从而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。并采取综合农业技术措施,达到最佳防治效果,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