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飞虱危害更大。一般来说,早稻受害较晚稻更为常见和严重。有的年份晚稻也受害严重。稻飞虱的天敌较多,如蜘蛛、稻飞虱、黄蜂等,这些天敌的种群数量具有显着的防治效果。加强田间管理,选择抗病品种,适时适量施肥,浅水灌溉,适时晾田,避免田间湿度过大。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。又称蠓、蠓等,种类较多,其中以褐飞虱、白背飞虱为害最严重。稻飞虱危害更大。一般来说,早稻受害较晚稻更为常见和严重。有的年份晚稻也受害严重。

稻飞虱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

稻飞虱为迁飞性害虫,适宜生活在中低温、高湿环境,一般为20-30,湿度80%以上。它们是喜湿的害虫,具有吸式口器。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:

1、8月中下旬,随着降雨量的增加,迁飞昆虫种群数量增多。另外,阴雨天多,稻田稻飞虱天敌数量减少,在水稻品种抗性差等不利因素作用下,易大面积发生。

2、水稻种植密度高,氮肥施用量大,造成田地封闭,通风透光性差,也易受稻飞虱危害。

当稻飞虱大量发生时,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。

水稻植株受害后,茎上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棕色条纹。严重时基部会变成黑褐色,甚至茎部基部腐烂。整个水稻植株会逐渐枯萎,影响生长甚至死亡。当草秆受损时,会出现明显的窝点,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。

受灾稻田往往先在地块中部出现成簇或稻株枯死,俗称黄塘,然后逐渐扩大,严重时甚至绝收。

在所有危害水稻的飞虱中,褐飞虱食性较为特殊,主要危害水稻,而白背飞虱不仅危害水稻,还可以危害小麦、谷子、甘蔗等作物。

水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间,水稻植株生长较为茂盛,含有较多的养分,最适合稻飞虱的生长发育。此时,如果温度、湿度适宜,就会出现短翅成虫,表明稻飞虱会大量发生。

如何防治稻飞虱

稻飞虱的天敌较多,如蜘蛛、稻飞虱等,这些天敌的种群数量具有显着的防治效果。

加强田间管理,选择抗病品种,适时适量施肥,浅水灌溉,适时晾田,避免田间湿度过大。

药物控制是较常用的方法。一般在孕穗至抽穗期,将杀虫剂喷洒在稻株上,或与毒土混合,并在田间保持36厘米的水层,以提高杀虫效果。

常用药剂有吡虫啉、啶虫脒、噻虫嗪、烯啶虫胺、呋虫胺、噻虫啉、噻虫胺、哌吡啶等新烟碱类杀虫剂,以及吡蚜酮、米丰散、叶蝉粉、氯草腈、毒死蜱、氟啶虫胺、溴米苯、印楝素、肼、磺胺甲恶唑等。

【总结】

上述药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,如烯啶虫胺、吡蚜酮等。烯啶虫胺具有优良的内吸和渗透作用,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、残效长。

吡蚜酮具有触杀性强、作用快的特点。两者结合可快速、缓慢结合,接触杀灭和内吸杀灭,大大延长了作用时间,提高了防治效果。